(气象专栏)

首页 决策预公开 关于公开征求《双鸭山市“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2021-2025年)》意见的公告

该活动已结束-----关于公开征求《双鸭山市“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2021-2025年)》意见的公告

广大市民:

按照《黑龙江省“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2021-2025年)》,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编制了《双鸭山市“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现向广大市民征求对该规划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征求意见和建议时间:2023年1月9日至2023年1月20日

联系人:农田建设与项目监督管理科关玉玲

联系方式:0469-8856078 ??ntjsglk@163.com

附件:《双鸭山市“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


双鸭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3年1月9日


双鸭山市“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

(2021-2025年)


项目名称:双鸭山市“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2021-2025年)

委托单位:双鸭山市农业农村局

编制单位:黑龙江源泉国土资源勘查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刘文卿??????????高级工程师

编制人员:杨广才??高冬梅??杨东旭

?????????????王?雷???赵明明??边海薇???刘有利



双鸭山市农业农村局

黑龙江源泉国土资源勘查设计有限公司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


目???录

一、背景与意义

(一)背景

(二)意义

二、“十三五”工作成效

(一)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二)黑土地数量保持基本稳定

(三)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四)黑土地保护模式不断完善

(五)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效明显

(六)黑土地保护科技支撑能力增强

(七)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八)粮食综合产能稳步提高

三、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问题

(二)面临的机遇

(三)面临的挑战

四、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五、重点工程及建设任务

(一)黑土地数量管控工程

(二)水土保持工程

(三)田间配套工程

(四)地力提升工程

(五)生态保护工程

(六)监测信息工程

六、区域布局及保护措施

(一)平原旱田类型区

(二)坡耕地类型区

(三)水田类型区

七、构建保护利用长效机制

(一)强化规划引领

(二)强化政策统筹

(三)强化多方协同

(四)强化科技支撑

(五)强化示范带动

(六)强化依法保护

八、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现状

(二)环境影响分析

(三)应对措施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强化政策支持

(三)开展示范引领

(四)加强主体培育

(五)推进科技创新

(六)强化监测评价

(七)严格依法保护

(八)加强宣传培训

十、附件



前???言

?黑土是极为珍贵的自然资源,近年来东北黑土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加强保护刻不容缓,黑土是世界公认的最肥沃的土壤,形成极为缓慢,在自然条件下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需要200~400年。全球黑土区仅有三片,分别位于乌克兰第聂伯河畔、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我国东北平原。其中在我省境内,主要分布在齐齐哈尔、绥化、黑河、佳木斯及哈尔滨等市(区),即三江平原的西部和松嫩平原的中西部。

双鸭山市地处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东北部,完达山山脉北麓低山丘陵区,北临辽阔的三江平原腹地,南面是连绵的群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根据土壤普查资料,双鸭山市土壤共分6个土壤类别,即草甸土、白浆土、暗棕壤土、沼泽土、草炭土、泥炭土。Ⅰ区暗棕壤土和草甸土是主要耕地土壤类型,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47%和24%。Ⅱ区暗棕壤土、草炭土和草甸土是主要耕地土壤类型,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19%、36%和17%,是中国“寒地黑土”核心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推进双鸭山市黑土地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近年来,尽管双鸭山市在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农民保护耕地意识不足、不合理的耕种制度、不断增强的生产活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因素,导致黑土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侵蚀加剧、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理化性状与生态功能退化、生产能力降低,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再不抓紧加大保护力度,黑土地将加速退化,面临黑土变黄的严峻形势。黑土地退化将不断降低耕地地力和产出能力,极大影响双鸭山市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降低黑土地的生态保护屏障功能,阻碍双鸭山市现代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影响到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保护利用好黑土地,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根据《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黑龙江省“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和《双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与意义

(一)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党的十九大报告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落地,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2017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农业农村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了《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提出了东北黑土地保护的总体思路,要以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土地资源安全、农业生态安全为目标,推进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改善东北黑土区基础设施条件、内在质量、生态环境。

省、市政府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省政府将黑土地保护工作作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多次组织黑土地专项调研,召开黑土地保护利用培训班,完成《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严格项目跟踪和绩效考核,组织项目绩效评估会和总结会。双鸭山市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编制了《双鸭山市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全程跟踪双鸭山市黑土地保护项目实施,指导形成可复制的双鸭山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模式及技术体系,争取将双鸭山市打造成为全省、甚至全国的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典型样板。

推进双鸭山市黑土地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近年来,尽管双鸭山市在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农民保护耕地意识不足、不合理的耕种制度、不断增强的生产活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因素,导致黑土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侵蚀加剧、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理化性状与生态功能退化、生产能力降低,严重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再不抓紧加大保护力度,黑土地将加速退化,面临黑土变黄、黄土变沙的严峻形势。黑土地退化将不断降低耕地地力和产出能力,极大影响双鸭山市的粮食产能,降低黑土地的生态保护屏障功能,阻碍双鸭山市现代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影响到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步伐。

(二)意义

黑土地保护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时要求,“要持之以恒抓好粮食生产,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多做贡献”。双鸭山市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集贤县、宝清县是我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2020年,双鸭山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454万亩,产量为113.5亿斤,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调出基地。贯彻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根本在耕地。黑土层变薄,地力水平下降,会显著影响耕地的生产能力,降低耕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加强黑土地保护,稳步提升黑土地基础地力,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

加强黑土地保护是保护全省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多年来,由于耕地过度开发与利用,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的使用,使整体农田生态系统退化,部分地区农田出现了水土流失、风蚀沙化等生态问题,耕地质量及土地生产力持续降低、土地可利用性及生态环境调控能力持续减弱。双鸭山地区开展黑土地保护工作,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加强预防保护及生态修复,对改善全市乃至全省黑土地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加强黑土地保护是打造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开展“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质量提升行动,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发展绿色生态健康种养殖,提高特色优质农产品比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力打造绿色有机食品基地,支持企业和合作社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建成全国知名的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


二、“十三五”工作成效

?“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黑土地保护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综合措施,坚持利用与休养相结合,科学高效推进双鸭山市黑土地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黑土地保护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将黑土耕地保护纳入全市粮食安全县(区)长责任制考核,成立市、县两级黑土耕地保护推进落实工作小组,形成了市级统筹部署、县(区)主体推进、乡村具体落实,上下联动、协同配合、责任明确的黑土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制定并组织实施了《双鸭山市黑土耕地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黑龙江省耕地保护条例》、《黑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等法律、法规,成立黑土耕地保护推进落实工作小组,加强对黑土地保护监督考核,实现黑土地保护的法制化、制度化、长效化。

(二)黑土地数量保持基本稳定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和土地用途管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格核定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全市耕地面积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不低于省规划下达指标。双鸭山市耕地面积1660.56万亩(含森工和农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600.31万亩,其中: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380.79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219.52万亩。

(三)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以“两区”为重点,加快髙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底,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03.70万亩。完成黑土耕地环境质量类别划分,秸秆还田或深松地块耕作厚度达到30厘米以上。将安全利用全部落实到具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

(四)黑土地保护模式不断完善

大力推进科学轮耕制度,旱田平均每三年深松一次。把秸秆还田作为提升黑土耕地地力的重要措施,旱田以“一翻两免”为重点,根据不同积温条件和土壤类型,因地制宜形成了翻埋、碎混、覆盖等三种秸秆还田方式;水田以“一翻两旋”为重点,形成翻埋、旋耕和原茬搅浆等三种秸秆还田技术。2020年,全市秸秆还田率达到60.03%。坚持农机农艺融合,深松整地面积143.66万亩。累计实施耕地轮作休耕面积36.3688万亩,有力促进黑土地休养生息。

五)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效明显

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式方法,提高化肥利用率。加强重大病虫监测网络体系建设,推广现代植保装备,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到2020年底,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85975吨,下降率0.39%;农药使用量1262.91吨,下降率3.03%。开展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和农用残膜回收处理试点示范。大力推进种养结合,加快农牧循环发展,2020年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6.73%。

六)黑土地保护科技支撑能力增强

依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合作共建项目,建立黑土耕地保护科研、教学、推广、监测体系,为测土配方施肥、肥料质量检测、土壤肥力监测和农业环境监测等提供科技支撑。

七)生态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耕地保护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促进生态环境修复,有效遏制黑土地水土流失、风蚀沙化和耕地质量下降势头。“十三五”期间,全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370.09平方公里、侵蚀沟12条。结合“三北”防护林建设,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加强四旁绿化,改善黑土地生态环境。

八)粮食综合产能稳步提高

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组织、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集约化生产水平。到2020年底,全市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到15347个,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274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中国饭碗”装进更多的双鸭山优质粮,为我省稳固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五年。全市上下要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乘势而上,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利用,为筑牢中国粮仓、端稳中国饭碗,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提供坚实保障。

(一)面临的问题

1、黑土层变薄

随着黑土开垦年限的增加,黑土层、犁底层总体趋势在变薄。双鸭山市全年大风天气较多,夏季雨量集中,雨量大,同时受过度开发、缺乏保护等人为因素影响,耕地受水蚀、风蚀影响大,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造成黑土层变薄,部分耕地心土层裸露,地表砾石遍地,处于弃耕的边缘,部分坡耕地侵蚀较重,黑土地变少,地力水平下降。

2、基础设施薄弱,防护设施匮乏

双鸭山市旱地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坡地易旱,洼地易涝,耕地的生产能力和粮食产量常受天气因素的高度制约。水田的现有水利设施因年久失修,老化、损毁现象严重,水源及渠首工程运行不正常,渠系、田埂等基础设施不配套,跑水、阻水、漏水现象普遍存在,输水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大降低。农田林网不成体系,难以起到防护作用。

3、掠夺式经营,重用轻养问题突出

由于部分地区长期掠夺式经营和过度开垦,重用轻养,保护意识不强,双鸭山市黑土地土层变薄,耕层变浅,物理性状变劣,土壤有机质下降,养分失衡。黑土表层平均每年流失0.3~1.0cm,平均厚度从开垦初的60~100cm,减至目前的20~30cm。由于长期用小马力机械耕作,耕地土壤板结严重,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土壤容重平均增加,孔隙度减小,土壤耕性变差,水、肥、气、热不协调,蓄水保墒能力降低,造成水土流失。

4、投入品利用率低,潜在污染风险加大

耕地土壤存在污染隐患,突出表现在化肥、农药利用率低,地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等方面。农民常规施肥氮、磷、钾肥的利用率较低,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后,虽有所提高,但仍然未达到预期效果。化学农药使用总量较大,这将对土壤微生物造成伤害,土壤菌群失衡,导致土传病害加重,耕地生产能力下降,而且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工矿企业周边、城市郊区、有机肥制造中存在着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威胁。

5、资金投入少、覆盖面小,机构人员不足

双鸭山市黑土区面积广袤,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轮作试点项目实施区覆盖面小,黑土区保护治理面积比例还很低。资金投入方面,国家对相应工程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市政府财政紧张,投入不足,对于广袤的黑土区,项目覆盖率还很低。此外,市政府还缺乏专业的黑土地保护机构,人员配备明显不足,监测、检测力度不够,使得黑土地保护工作推进困难,黑土区的生态退化现象仍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仍然存在。

(二)面临的机遇

1、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年明确提出,加大东北黑土地保护力度,开展并扩大东北黑土地保护试点规模,推广黑土地保护有效治理模式,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

保护黑土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地”战略、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迫切需求。2015年,中央在东北四省区17个产粮大县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2017年《东北黑土地保护规划纲要(2017—2030年)》发布。省、市示范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

2、政策支持有力

国家对黑土地保护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耕地地力提升、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水土流失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等多方面给予支持,集中推进黑土耕地保护。

3、工作基础扎实

“十三五”时期,全市上下坚持把保护黑土地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总结探索了一整套黑土地保护的工作制度和技术模式,为“十四五”时期提升黑土耕地保护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4、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近些年,通过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化肥减量增效、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探索总结了“可推广、可复制、能落地、接地气”的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技术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显著地提升了耕地地力水平。

5、绿色发展所需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绿色有机农产品需求潜力巨大,加强黑土地保护,叫响寒地黑土、绿色有机和非转基因三张金字招牌,有助于推动我市农业精品优势向农业精品强势迈进。

(三)面临的挑战

1、耕地土壤有机质下降趋势仍未根本扭转

长期高强度利用,加之耕地面积大,保护投入有限,黑土地质量退化趋势仍然严峻。虽然近年来不断加大秸秆等有机物料还田力度,有机质下降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块出现恢复性增长,但是从整体上看,耕地质量提升任务依然艰巨。

2、水土流失严重。

经多年持续不断治理,全市水土保持持续向好,今后一段时期内水土流失治理仍然任务艰巨。

3、是生产经营主体参与不够。

农民、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黑土地保护意识不强,黑土地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缺乏政策性制约和激励机制,片面追求产量,重利用轻保护,重产出轻投入。农技社会化服务保障不充分、不平衡。

4、数字化监管手段亟待创新。

黑土地保护领域数字化研究应用滞后,数据整合、开发和应用不足,急需推广应用国家耕地保护大数据平台,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四、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黑土地保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紧扣当好维护国家粮食 安全“压舱石”定位,釆取有效的措施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以保护黑土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为目标,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黑土耕地保护制度。紧紧围绕双鸭山市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推广黑土地保护模式,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现代农业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依靠科技引领,加大资金投入,调整优化结构,创新服务机制,综合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坚持一体化综合施策,系统化分类推进,探索开展整乡、整村、整片黑土地保护示范,建一块成一块,打造黑土地保护“双鸭山样板”,树立黑土地保护“双鸭山标杆”,为促进农业高质髙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城乡全面融合,为走出一条具有双鸭山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提供坚实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用养结合、保护利用

针对黑土地长期高强度利用,统筹优化农业结构和生产布局,转变发展方式,推行绿色生产,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推进种养循环、秸秆粪污资源化利用、合理轮作休耕等综合治理模式,切实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

以耕地质量建设和黑土地保护为重点,根据不同区域黑土地质量现状,因地制宜,统筹土、肥、水、种及栽培等生产要素,综合运用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确保黑土地保护取得实效。

2、坚持突出重点,综合施策

以黑土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以耕地数量保护、质量建设和生态修复为重点,探索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推进集中连片治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提升黑土耕地质量。

重点在土地退化较为严重、集中连片地区,开展黑土地利用试点,衔接相关投资建设规划,集中资金投入,推进连片治理,做到建一片成一片,逐步积累经验,有序推进黑土地全面治理,使黑土质量整体得到提升。

3、坚持政策协同、统筹实施

加强政策衔接,结合区域内农田建设、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建设等规划,统一设计方案、组织实施和绩效考核,统筹安排工程建设、耕地保护、资源养护等不同渠道资金用于黑土地保护利用。

4、坚持工程、技术与管护相结合

推动六大工程体系建设,加强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的示范和推广,建立因地制宜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体系,建立耕地质量监测预警和信息化服务体系,明确黑土地治理工程产权,建立管护制度,提升监控与综合管理的能力。

5、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强化政府规划引导、资金政策撬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农民筹资筹劳,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调动农民群众、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黑土地保护利用的积极性,坚持黑土保护的公益性、基础性、长期性,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鼓励地方加大黑土保护投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农民筹资筹劳,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黑土地保护,努力形成推进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的合力。

(三)主要目标

1、保护面积

到2025年,黑土地保护技术在永久基本农田和划定的“两区”实现全覆盖,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面积达到292万亩。

到2030年,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基本覆盖典型黑土区耕地。

2、保护目标

到2025年,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增加1克/千克以上;旱田平地耕作层平均达到30厘米以上,坡耕地耕作层平均达到25厘米以上,水田耕作层达到20~25厘米。

到2030年,示范区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比2025年提高1克/千克以上。通过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复,有效遏制黑土地退化,持续提升黑土耕地质量,改善黑土区生态环境。

3、保护效果

通过加强黑土地保护,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产量稳步增加。到2025年,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持续稳定在140亿斤以上。

4、区域布局

按照《黑龙江省“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部署,我市“十四五”时期落实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292万亩,其中:集贤县88万亩、宝清县158万亩、饶河县45万亩、友谊县1万亩。








专栏1 “十四五”时期黑土地保护主要任务目标

类别

任务

预期目标

到2025年

到2030年

保护面积

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万亩)

292

基本覆盖黑土区耕地

其中:标准化示范区

(万亩)

70


保护目标

土壤有机质平均增量

比2020年平均提高

1 g/kg以上

比2025年平均提高

1 g/kg以上

耕作层平均厚度

旱地平地:≥30厘米;坡耕地、干旱区:≥25厘米;水田:20~25厘米

保护效果

全市粮食产能

达到140亿斤

达到150亿斤


五、重点工程及建设任务

根据双鸭山地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实际,重点实施“六大工程”,保数量、提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多措并举保护治理黑土地。

(一)黑土地数量管控工程

坚持绿色长效发展理念,建立黑土地整治管理长效机制,采取“三严”措施,依法加强黑土地数量管控,坚决遏制黑土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1、严控耕地保护红线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划定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易地补充耕地、土地复垦等政策,确保完成规划期内黑土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2、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划定一般农业区,把优质黑土耕地优先划入一般农业区。制定用途管制规则,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严控非农建设用地规模,尽量少占优质黑土地。强化对占用黑土地的管控约束,使得城镇发展等非农建设尽量避让优质黑土地。

3、严格土地执法

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应当按规定进行表土剥离和利用。全面加大黑土耕地保护违法违规问题执法力度,及时发现、严肃查处乱占耕地、破坏耕地、盗挖黑土等行为,杜绝偷盗耕作层土壤、破坏耕作层地表植被现象的发生。

专栏2 黑土耕地数量管控

类别

任务

2025年预期目标

耕地数量

严控耕地保护红线

确保完成规划期内黑土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耕地用途

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严控非农建设用地规模,尽量少占优质黑土地。强化对占用黑土地的管控约束,使得城镇发展等非农建设尽量避让优质黑土地。

耕地执法

严格土地执法

建设项目占用黑土地的,应按规定进行表土剥离和利用;全面加大黑土耕地保护违法违规问题执法力度。

(二)水土保持工程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思路,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因地制宜配置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工程措施及农业措施,形成综合防治体系。

1、治理坡耕地

对于漫川漫岗和低山丘陵区耕地,科学配置农田道路、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和水土保持林)和构建排水体系,完善蓄水、排水等水土保持配套设施,拦蓄和疏导地表径流;适宜地区修建可耕作地埂,推行改自然漫流为筑沟导流;实施等高垄作、垄作区田、少免耕秸秆覆盖、大垄条带种植、深松等措施阻控坡耕地侵蚀退化。在坡地低洼易涝区修建条田化排水、截水排涝设施,铺设暗管地下排水,改造低洼易涝耕地。禁止在15度以上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对15度以上已经开垦并种植农作物的坡地由当地政府制定限期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并组织落实。在15度以上坡地种植经济林的,应当科学选择树种,合理确定规模,防止造成水土流失。

2、治理侵蚀沟

重点治理在耕地中的处于发展状态的中、小型侵蚀沟。按照小流域为单元治理的思路,采取蓄、导、排等水土保持工程和生物措施,形成综合治理体系。具备条件的小型侵蚀沟采取填埋措施,恢复耕地。大中型侵蚀沟修建沟头防护、谷坊等沟道防护设施,营造沟头、沟岸防护林以及沟底防冲林等水土保持林,配合沟道削坡、生态护坡等措施,构建完整的沟壑防护体系,以有效控制沟头溯源侵蚀和沟岸扩张。到2025年,治理侵蚀沟226条。

3、防治土壤风蚀。

按照《造林技术规程》(GB/T?776—2016)及相关要求营造农田防护林,建立高标准农田绿色屏障,农林网控制率达到80%以上。株数保存率80%以上或是造林成活85%以上。建立高标准农田绿色屏障,防治土壤风蚀,减小或遏制田面表土流失。在防护林与农田之间,采取工程措施,治理树影地,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







专栏3 水土保持工程

类别

釆取措施

预期目标

治理坡耕地

科学配置农田道路、防护林和沟道构建导排水体系;适宜地区修建梯田或可耕作地埂,推行改自然漫流为筑沟导流;实施少免耕秸秆覆盖、大垄条带种植、深松等农艺措施。

防治坡耕地侵蚀退化。

治理侵蚀沟

大中型侵蚀沟:修建沟头防护、谷坊等沟道防护设施;营造沟头、沟岸防护林以及沟底防冲林等水土保持林;配合沟道削坡、生态护坡等措施。具备条件的小型侵蚀沟:采取填埋措施,恢复耕地。

到2025年,累计治理侵蚀沟226条。

防治土壤风蚀。

按照《造林技术规程》(GB/T 776- -2016)及相关要求营造农田防护林,建立高标准农田绿色屏障,农林网控制率达到80%以上。株数保存率80%以上或是造林成活85%以上

逐步解决耕地风蚀问题

三)田间配套工程

依托黑土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田间配套工程建设。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实施黑土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提高“两区”综合生产能力。到2025年,全市累计建设黑土高标准农田293.60万亩;累计改造提升黑土高标准农田25.40万亩。到2030年,全市累计建设黑土高标准农田342.91万亩,累计改造提升黑土高标准农田75.86万亩。

1、完善农田灌排体系

按照区域化治理,灌溉与排水并重,渍、涝综合治理的要求,对灌区渠首、骨干输水渠道、排水沟、渠系建筑物等进行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加强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的有效衔接配套,完善田间排灌渠系,配套输配电设施,实现灌溉机井全部通电。

2、加强田块整治

推进旱地格田化、水田条田化建设,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确定田块的适宜耕作长度与宽度。有条件的地区,旱田网格面积一般控制在500亩左右;水田网格面积一般控制在10亩左右,合作社等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可适当扩大网格面积。开展耕地平整,合理调整田块地表坡降,提高耕作层厚度。

3、开展田间道路建设

按照农机作业和农资、粮食运输需要,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推进路网密度、路面宽度、硬化程度、附属设施等规范化建设,使耕作田块农机通达率平原地区达到100%,低山丘陵漫岗区达到90%以上。

4、加强农机化建设

推广适于生态、高产农艺技术的农业机械,推动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为全程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积极推广应用大马力拖拉机、秸秆还田机、翻转犁、深松机、免耕播种机、旱田高效节药喷雾机、有机肥抛洒机等先进农机装备。

到2025年新增100马力以上拖拉机0.2万台以上,保有量达到0.8台上,农机总动力达到480万千瓦上,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




专栏4 田间配套工程

类别

釆取措施

预期目标

到2025年

到2030年

高标准农田建设

对灌区渠首、骨干输水渠道、排水沟、渠系建筑物等进行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加强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的有效衔接配套,完善田间排灌渠系,配套输配电设施;推进旱地格田化、水田条田化建设。平整耕地,合理调整田块地表坡降,提高耕作层厚度;优化机耕路、生产路布局,推进路网密度、路面宽度、硬化程度、附属设施 等规范化建设。

到2025年,全市累计建设黑土高标准农田293.60万亩;累计改造提升黑土高标准农田25.40万亩。完善田间排灌渠系,配套输配电设施,实现灌溉机井全部通电。推进旱地格田化、水田条田化建设,有条件的地区,旱田网格面积一般控制在500亩左右;水田网格面积一般控制在10亩左右,合作社等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可适当扩大网格面积。耕作田块农机通达率平原地区达到100%,低山丘陵漫岗区达到90%以上。

到2030年,全市累计建设黑土高标准农田342.91万亩,累计改造提升黑土高标准农田75.86万亩。

农机化建设

推广适于生态、高产农艺技术的农业机械;推广应用大马力拖拉机、秸秆还田机、翻转犁、深松机、免耕播种机、旱田高效节药喷雾机、有机肥抛洒机等先进农机装备;围绕秸秆还田、深耕整地、免耕播种、病虫草害防控施药作业等重点环节,强化各项农机技术标准。

到2025年新增100马力以上拖拉机0.2万台以上,保有量达到0.8台上,农机总动力达到480万千瓦上,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以上。

农机装备结构更加合理、配套比进一步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粮食生产高质量机械化率达到全覆盖。

(四)地力提升工程

优化耕作制度,推进种养结合,分类推行“三个实施”,增加秸秆、畜禽粪肥等有机物补充回归,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基础地力。

1、实施耕地深松轮作

秋季根据各地土壤基础条件和降雨量特点,用大马力拖拉机带专用深松机实施整地作业,深松方式可选用局部深松或全方位深松,作业深度30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层,疏松深层土壤,促进自然降水入渗,扩大“土壤水库”库容,提高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实现春旱秋防。

逐步建立米豆、豆麦、米豆薯、米豆杂、米豆经等“二二”或“三三”轮作制度,实现耕地用养结合和各作物均衡增产增效。

2、推行保护性耕作

以秸秆还田为核心,旱田区因地制宜地实施秸秆翻埋(压)、碎混、少免耕覆盖等还田技术,增加秸秆还田量,改善土壤结构,消减土壤硬化板结,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建立水、肥、气、热协调的土壤耕作层。水田采取秸秆翻埋、旋耕和原茬搅浆还田技术,优化耕层结构,培肥土壤。到2025年,全市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实施免耕少耕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翻埋(压)还田、秸秆碎混还田等保护性耕作面积累计达到1200万亩次。

3、推行有机肥还田

坚持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将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或按比例与秸秆混合堆沤生产有机肥还田,逐步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提升耕地地力。到2025年,全市累计施用有机肥达到246.4万亩以上。





专栏5 ?地力提升工程

类别

釆取措施

预期目标

深松轮作

深松方式可选用局部深松或全方位深松,作业深度30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层,疏松深层土壤,促进自然降水入渗,扩大“土壤水库”库容,提高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减少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实现春旱秋防。逐步建立米豆、豆麦、米豆薯、米豆杂、米豆经等“二二”或“三三”轮作制度,实现耕地用养结合和各作物均衡增产增效。

到2025年,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实施免耕少耕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翻埋(压)还田、秸秆碎混还田等保护性耕作面积累计达到1200万亩次。累计施用有机肥达到246.4万亩以上。

保护性耕作

旱田区因地制宜地实施秸秆翻埋(压)、碎混、少免耕覆盖等还田技术;水田采取秸秆粉碎翻埋还田、原茬旋耕和原茬搅浆整地技术。

有机肥还田

利用有机肥专用施肥机械将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或按比例与秸秆混合堆沤生产的有机肥,施到农田。

(五)生态保护工程

深入开展“三节”,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

1、节约化肥投入

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式方法,推广高效新型肥料和配套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减量增效。强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支持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改造升级。通过市场化运营模式,在养殖密集区建设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推进畜禽粪污肥料化生产,以有机肥替代化肥。到2025年,全市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全覆盖,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

2、节约农药使用

强化病虫疫情监测网点建设,提升末端监测能力,科学指导防控,实现精准用药。更新改造施药机械,推广科学规范用药技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用残膜回收处理,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到2025年,全市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减量规范施药技术实现全覆盖,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90%,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8%,农药利用率达到50%。

3、节约利用水资源

旱田区因地制宜发展喷灌、滴灌、坐滤水种等旱作节水技术;水田区通过完善田间渠系配套基础设施,减少水资源损失率。大力推广水稻节水技术,提高田间用水效率。

4、防治水土流失。

制定侵蚀沟治理等专项规划,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统筹推进水土流失防治。逐年增加投入,加大侵蚀沟治理力度,“十四五”期间完成黑土耕地内侵蚀沟治理任务。

专栏6 ?生态保护工程

类别

采取措施

2025年预期目标

科学施肥用药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高效新型肥料和配套施肥技术;配备高效节药施药机械,推进规范化减量施药和绿色防控。

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和减量规范施药作业实现全覆盖。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用残膜回收处理。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到90%以上,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8%以上。

节水灌溉

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因地制宜应用喷灌、滴灌,坐滤水种等抗旱保苗技术。完善水田田间渠系配套基础设施。

全市高效节水灌溉农田面积达到4万亩。

防治水土流失

制定侵蚀沟治理等专项规划,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统筹推进水土流失防治。

逐步解决耕地风蚀问题;完成黑土耕地内侵蚀沟治理任务。

(六)监测信息工程

实施“三个建立”,合理布设耕地质量监测调查点,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建立黑土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加强黑土耕地质量变化规律研究。

1、建立黑土耕地监测网点

依托现有的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结合耕地水土流失监测、病虫疫情监测,建立健全黑土耕地综合监测网络,加强黑土耕地质量监测数据汇集和共享,加强黑土耕地质量监测数据汇集和共享。

2、建立黑土耕地保护监测体系

积极利用国家耕地保护大数据平台,探索天(卫星遥感)、空(无人机测量)、地(环境监控设备)一体化数据采集和分析监测方式,探索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技术、空间定位技术和遥感监测技术等现代化手段,构建黑土地保护监测大数据平台,建立黑土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完善病虫疫情监测预警体系。

3、建立实施效果评价制度

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相结合,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效果评价。在坚持科学、公正、准确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开展执行期和任务完成时的数量和质量评价,监测黑土地保护实施效果。



专栏7 ?监测信息工程

类别

采取措施

2025年预期目标

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黑土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和调查点;探索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定位技术和遥感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建立黑土耕地质量监测体系。

建立完善黑土耕地质量监测体系。

实施效果评价

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效果评价;探索第三方评价机制。

建立黑土地保护效果评价体系。


六、区域布局及保护措施

根据地形特征、自然条件、土壤类型、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农业生产实际等因素,将我市黑土耕地划分为平原旱田、坡耕地和水田3个类型区,以培育增肥、保育培肥、固土保肥、改良培肥等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落实“龙江模式”“三江模式”等关键技术模式,实行分区保护、分类治理。

(一)平原旱田类型区

主要分布在集贤县、宝清县、友谊县及四方台区,主要土类为黑土、草甸土、白浆土。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有机质普遍下降,耕作层不优,犁底层变厚,土体构型不良。

2、保护措施

(1)以有机质全耕层补给、增加耕层厚度、以建立肥沃耕作层为重点,推广以秸秆翻埋(压)还田为核心技术,因地制宜实施秸秆碎混还田、少耕、免耕秸秆覆盖还田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2)在种养结合区因地制宜实施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还田,与秸秆粉碎深翻还田同步作业。

(3)大力推行耕地轮作,建立科学轮作体系。

(4)白浆土耕地可结合秸秆粉碎+有机肥翻埋(压)还田等技术消减白浆障碍层,快速培肥耕作层。

(5)完善灌排设施,规范化改造低洼内涝区排水系统。

(6)因地制宜开展田块整治,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防护林。

(二)坡耕地类型区

1、分布

主要分布于尖山、岭东、宝山三区及饶河县浅山区向低平原过渡带,主要土类为暗棕壤和黑土。该区域自然土壤属性为黑土层薄,土壤砂砾较多,水土流失较严重。

2、保护措施

1、坡耕地推行科学配置农田道路和沟道构建导排水体系,完善蓄水、导水、排水等水土保持配套设施,拦蓄和疏导地表径流;采用改顺坡垄为横坡垄、等高条带种植。

2、适宜地区修建梯田或可耕作地埂,推行改自然漫流为筑沟导流。

3、实施少耕、免耕秸秆覆盖、大垄条带种植、深松、增施有机肥等措施,阻控坡耕地侵蚀退化,保水增肥。

4、大中型侵蚀沟采取修建沟头、谷坊等沟道工程防护设施,营造沟头防护林、沟岸防蚀林、沟底防冲林等沟道林草防护措施,配合沟道削坡、生态袋护坡等措施,构建完整的沟壑防护体系,以有效控制沟头溯源侵蚀和沟岸扩张。

(5)小型侵蚀沟实施生态固沟、绿色过水通道、秸秆填沟等综合治理措施,控制侵蚀沟进一步发展或将侵蚀沟修复为耕地。

(三)水田类型区

1、分布

主要分布在集贤县、宝清县、友谊县和饶河县,主要土类为沼泽土、白浆土、水稻土。该区域土壤结构不良、透水性差、养分低,土壤酸化加剧,井灌区地下水位下降。

2、保护措施

1、推广以水稻秸秆翻埋、旋耕、原茬搅浆为核心技术,合理配施有机肥的“三江模式”,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

2、以地表水置换地下水,保护利用地下水资源。

3、完善大中型灌区配套,加强灌排工程建设。

4、规范化改造低洼内涝区排水系统,完善农田基础设施。

5、因地制宜开展条田化改造,开展田块整治,完善农田基础设施。

6、推广水稻节水控灌技术,提高田间水利用率。


七、构建保护利用长效机制

(一)强化规划引领

根据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十四五”黑土地保护规划的通知”(黑政办规〔2021〕48号)的要求,编制全市黑土地保护“十四五”规划。坚持高位推动、科学布局、综合施策,统筹实施数量管控、水土保持、田间配套、地力提升、生态保护、监测信息等工作。相关县(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地黑土地保护规划,统筹做好项目布局、资金安排、政策衔接,集中力量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示范区,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任务、落实保护措施。

(二)强化政策统筹

加强行业内相关资金整合和行业间相关资金统筹的衔接配合。统筹实施大中型灌区改造、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保护性耕作、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等政策,实行综合治理,形成政策合力。加大有机肥还田政策支持,有机肥田间贮存和堆沤用地按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探索将黑土耕地保护措施与耕地地力补贴等发放挂钩机制。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秸秆还田、有机肥抛

撒等相关农用机具购置。落实国家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积极宣传农业政策性保险政策,加强与财政部门、保险部门协调配合,积极争取农业保险政策资金。建立和完善服务机制,强化服务指导,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增品、创新”,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鼓励地方政府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加大对黑土地保护的支持力度。

(三)强化多方协同

强化农业农村、发展改革、科技、财政、水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林草等多部门、多单位合作。明确政府、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等各自责任,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多元筹资的黑土地保护投入机制。强化示范引领,开展绿色农田建设示范,以标准化示范区为重点,多主体协同、多政策协力、多技术合成,建设黑土地农田系统、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示范区。

(四)强化科技支撑

立足我市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强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作用,提升培育对象的生产组织能力和技术技能水平,提高其生产效率、质量标准和绿色发展水平,为黑土地保护提供有力科技支撑。组织农技人员队伍,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推动实施主体学习运用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提高对周边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

(五)强化示范带动

以黑土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综合组装项目资金,探索开展黑土地保护典范整建制创建,支持建设一批整县、整乡、整村、整片推进的黑土地保护样板。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专业大户向农户家庭农场转型,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树立农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典型,示范带动农户土地流转;强化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推广土地全程生产托管服务,发展土地规模经营,为黑土地保护创造有利条件。发挥寒地黑土、绿色有机、非转基因优势,推进黑土地保护与发展高效农业、品牌农业的有机结合,提高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效益。

(六)强化依法保护

认真贯彻落实黑土地保护利用相关法律法规,把黑土地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保障粮食安全相结合,明确黑土地保护与其他行业的关系,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形成联动工作合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厉打击盗采泥炭黑土等违法行为,做到依法管土、依法护土。


八、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现状

双鸭山市地处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东北部,完达山山脉北麓低山丘陵区,北临辽阔的三江平原腹地,南面是连绵的群山,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

双鸭山市地处完达山脉北麓的低山丘陵区,属古老山地,坡度平缓、山头低矮,山上泥土肥厚,生长着阔叶和针阙叶混交林。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450米。市境南部为山地,西南部海拔高度在500至600米左右,只有七星砬子和十二道坝南山分别高达852米和755米,切割深度在200至400米之间,属低山区。随山地走向成西东、南北山谷共45条,较大的山谷4条。市区的北部为丘陵地带,地面波状起伏,独立小山较多,海拔高度除双鸭山406米、大山426米外,其它均在200至300米左右,切割深度多在数十米至百米不等,北部最低海拔高度108米,成东西长形地带。山脉主要分布在市区南部,全市共有大小山头101个,主要展布在北、南、东北和西北方向,均属完达山脉分水岗南北延伸的支脉。有98条河流蜿蜒其间,大体为八山半水、一丹半田。

双鸭山市地处中温带湿润气候区,除饶河县受鄂霍次克海及日本海影响属半陆地、半海洋气候外、其它各市县均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气候严寒、干燥并漫长;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候的影响,气候温热多雨,降水集中,春秋两季气候多变,春季短、回暖快、多风;秋季短促,降温急剧,霜冻较早。

双鸭山市行政区域内共有河流98条,分属松花江水系和乌苏里江水系,松花江水系10条,乌苏里江水系88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5条,分别是乌苏里江、挠力河、七星河、七里沁河、安邦河。流域面积5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80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13条。有省级河流2条,分别是乌苏里江、挠力河。市级河流7条,分别为七星河、扁石河、马蹄河、安邦河、七里沁河、二道河、小黄河,其余河流均为县级及以下河流。

全市共有湖泊3个,分别是五星湖、西蒿塘和黑鱼泡,均在宝清县境内。

全市共有水库38座,大型水库2座(龙头桥水库、蛤蟆通水库),中型水库4座(寒葱沟水库、笔架山水库、大索伦水库、清河水库),小型水库32座。龙头桥水库集水面积1730平方公里,总库容6.15亿立方米,蛤蟆通水库集水面积473平方公里,大Ⅱ型水库总库容量1.5115亿立方米,大索伦水库集水面积130平方公里,中型水库总库容1650万立方米,清河水库集水面积258平方公里,总库容2588万立方米,寒葱沟水库水库总库容为9446万立方米,集水面积182平方公里,笔架山水库总库容为3080万立方米,集水面积180平方公里。

地下水资源丰富,渗透性强,为碳酸盐水,水质较好,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其次是基岩裂隙水及地表水。

双鸭山市森林覆盖率40%。地方林业系统共有23个国有林场,截至2015年年底,森林面积26.3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761.53万立方米。植被类型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云杉、槭树、色树、椴树、榆树、桦树、杨树、胡桃楸、水曲柳、黄菠萝等。??食用的真菌类有黑木耳,猴头蘑、元蘑、榛蘑等;山野菜类有蕨菜、黄花菜、黄瓜香、剌嫩芽;山产品有榛子、橡子、松树籽、山葡萄、猕猴桃、黑加伦、山核桃。野生药用植物主要有五味子、山花、龙胆草、人参、平贝、剌五加、满山红、黄柏、赤芍、升麻、桔梗、白鲜皮、苍术、贯仲、木贼等150余种,常用的有60余种。

双鸭山市哺乳动物主要有东北虎、蝙蝠、黑熊、马鹿、梅花鹿、狍子、狐狸、豹、猞猁、野猪、獾、水獭等。其中多数为国家和省列为禁猎的保护动物。啮齿类动物主要有麝鼠、松鼠、田鼠、东北兔、草兔、黄鼬等。两栖类动物主要有东北雨蛙、青蛙、灰链游蛇、虎斑游蛇、黄背游蛇、黑镶锦蛇、棕黑锦蛇等。鸟类主要有喜鹊、乌鸦、大雁、燕子、大山雀、麻雀、苏雀、啄木鸟、鸳鸯、布谷、野鸡、百灵、蜡嘴、蓝点颏、红点颏、黄肚囊、猫头鹰、野鸭等70余种。鱼类主要有鲤、鲫、槐头、泥鳅、草鲢、白鲢、柳根、老头鱼等。昆虫类蜜蜂、蜻蜒、蜘蛛、蚯蚓、蚂蚁、蝈蝈、蚕、蝴蝶、马蛇子、蜈蚣、钱串子、夜盗虫、甲虫等。

开发初期双鸭山市黑土地土层深厚,相对平坦,结构良好,养分丰富,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由于不合理的耕种制度、不断增强的生产活动、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等因素,导致黑土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土壤侵蚀加剧、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理化性状与生态功能退化、生产能力降低,严重影响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二)环境影响分析

通过规划实施,加强黑土地保护,推进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将全面提升黑土耕地质量,防治水土流失,改善地区乃至全省地区黑土地生态安全。

双鸭山市黑土地保护规划的实施,将针对双鸭山市水蚀较为严重的问题,推动农田水利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小流域治理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控制水土流失程度。

将通过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耕地治理保护与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休耕轮作试点等项目实施,加强技术研发,集成黑土地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培育土壤,保育农田,提升耕地地力。

将依托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项目、化肥减量增效等项目,加强投入品管控,促进农业投入品高效利用,减少农田面源污染,提升土壤健康水平。

将建立市级耕地质量保护监测中心,建立健全耕地监测预警与信息化体系,提高黑土地质量监测管理自动化程度。将建立黑土地质量监测网络,开展区域性和全市耕地质量调查和评价,有力支撑黑土地保护与利用。

规划的实施必将营造更为良好的农牧业生态环境,将提升农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必将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水平,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现代农牧业。规划实施对环境的潜在不利影响主要在于有机肥加工、耕地质量信息化监测预警等项目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建筑垃圾,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有机肥加工过程中,畜禽粪便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二次污染。

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轮作休耕试点等田间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土壤扰动较大,有可能产生扬尘,也有可能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

总体看,这两方面的风险都是较小和可控的,通过严格工程监管,采取切实的环保措施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危害。

(三)应对措施

为最大限度减轻环境影响,将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主动邀请环境部门对本规划实施的项目进行论证,对合理建议进行接纳和吸收。项目实施过程中,高度重视环境问题,全过程与生态环境部门保持沟通与协调。

按照有关规定对施工中产生的噪声、扬尘、废水、废渣以及垃圾等采取合理措施进行解决,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落实污染防治措施。

严格执行水土保持规范,根据不同工程阶段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及强度,采用边坡植树种草绿化防护、干砌块石护坡、格宾石笼护坡、挖排水沟、平整土地复耕或恢复原有植被等水土保持措施,可将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产生的水土流失降至最低。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黑土地保护利用长效机制和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机制,完善市、县、乡、村和网格、户“4+2”六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发挥市黑土耕地保护推进落实工作小组作用,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密切配合、协同推进,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协调指导。将黑土地保护纳入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确保黑土耕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

(二)强化政策支持

以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为契机,以黑土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统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还田、深松整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保护性耕作等政策项目。围绕黑土耕地永续利用,研究出台耕地占补平衡、黑土耕地保护区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差别化政策措施。通过土地出让收入、地方政府债券、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增加投资渠道,建立稳定投入机制。

(三)开展示范引领

结合“两区”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的集中连片地区,综合运用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规划创建万亩规模的黑土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在示范区探索“项目统筹、资金整合、技术集成、规模建设、评价验收”的黑土地保护一体化创建模式。推进示范区黑土地保护与高效农业、品牌农业的有机结合,提高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效益,构建在利用中保护、以保护促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四)加强主体培育

培育、扶持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的种植大户和粮食生产龙头企业,建立农业生产功能和黑土地保护协同发展的新机制。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整体推进,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地方土地托管服务。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提高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的推广到位率和覆盖面,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生产组织化程度。

(五)推进科技创新

发挥市农业、水务、环保等部门以及相关专家的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开展重大课题的科技攻关。重点开展黑土保育、培肥地力、有机碳封存、节水灌溉、盐碱改良、保护性耕作等技术攻关,开发一批关键技术、核心产品,集成组装一批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模式,打造黑土地保护双鸭山市样板。

(六)强化监测评价

建立健全黑土耕地保护综合监测评价制度,完善监测网络,预测预报黑土地数量和质量动态变化情况,为黑土地保护、评估和考核提供科学依据。强化监督考核,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对黑土地保护工程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跟踪开展绩效评估。

(七)严格依法保护

认真贯彻落实《黑土地保护法》、《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把黑土地保护与环境污染防治相结合、与保障粮食安全相结合,明确黑土地保护与其他行业的关系,强化执法监督检查,形成联动工作合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严厉打击盗采泥炭黑土等违法行为,做到依法管土、依法护土。

(八)加强宣传培训

广泛宣传黑土地保护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科普知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支持、共同参与黑土地保护的良好氛围。发挥媒体和公众监督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群防共治破坏黑土耕地的行为。大力宣传黑土地保护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提高种植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黑土地保护利用水平。


十、附件


“十四五”时期全市黑土耕地保护利用示范区

建设任务分解表

行政区域

示范区面积(万亩)

备注

双鸭山市

292


集贤县

88

国家黑土地保护县

宝清县

158

国家黑土地保护县

饶河县

45

非国家黑土地保护县

友谊县

1

国家黑土地保护县


政策解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