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市体育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12-05 14:03:50.0

为推进我市“十四五”期间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实施奥运战略、建设体育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立足我市实际,提出体育事业“十四五”发展思路。

一、“十三五”期间体育发展状况

(一)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坚持把满足群众健身需求、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增强群众身体素质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经过努力,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升。2016年至2019年,全市经常性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人群达20%,体育人口30万以上。全市(含县区)体育场地1360个,总面积197万平方米,人均1.33平方米。投入全民健身路径工程591(个)套,总价值2884万元。向上级争取全民健身项目工程18个,项目资金2146万元。2016年至2018年,注册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172名,单项体育协会39个,俱乐部11个,协会成员2500余人。扎实推进“健康龙江行动”,每年开展快乐舞步争霸赛,足球民间争霸赛、耐力王大比拼、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各项赛事近20次。积极推进“赏冰乐雪”和“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

(二)竞技体育水平有所提升。按照“参与要广、训练要严、管理要优、成绩要实、影响要大”的工作要求,从选项、选苗、选人、参赛四个环节入手,开展竞技体育训练,提升竞技体育水平。目前,形成以速滑、射击、田径、摔跤、柔道、跆拳道、篮球、乒乓球、举重、中国式摔跤等10个项目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格局。2016年至2019年,我市运动队共获得省级以上比赛金牌60枚,银牌49枚,铜牌46枚,为上级训练单位输送运动员16名。连续举办了四届“体彩杯”冬泳比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17枚、银牌11 枚、铜牌9 枚和体育道德风尚奖。还获得2017年全国射击冠军赛女子步枪50米卧射冠军;全国第十三届运动会男子摔跤130公斤级冠军;全国速滑联赛长春站女子1500米和3000冠军;2017年世界速滑青年锦标赛男子500米亚军;全国第十三届冬季运动会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5000米金牌;2018年第二十三届平昌冬奥会女子速滑集体出发项目第五名;2019年全国射击协作区锦标赛女子步枪50米卧射冠军;2019年全国第二届青运会男子柔道100+公斤级第三名、女子射击步枪50米团体第一名。

(三)体育彩票销量稳步增长。五年来,为保持我市体育彩票销量,我们利用商场户外LED大小屏、出租车广告、户外平面广告,以及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渠道对体育彩票玩法、派送等活动进行宣传,营造良好宣传氛围。以冠名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方式,打造体彩公益品牌形象。加强对彩票销售站业主的培训和管理,为广大彩民提供良好的咨询服务。2016年至2019年,全市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网点275个,共销售体育彩票5.39亿元。年平均递增20%以上。

二、“十四五”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准确把握我市体育发展环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增进人民福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建设体育强国战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体育参与形式由政府动员到大众自助消费的根本转变,营造出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人民群众的体育权益为着眼点,充分调动人民参与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各方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需求。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必须从我市体育发展实际出发,遵循现代体育发展规律,顺应发展形势,加快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实现体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是坚持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第发挥政府作用,积极培育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发展,不断完善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

四是坚持依法治体。必须进一步强化法治理念,坚持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把体育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体育法治体系,切实保障公民体育权利。

五是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发展体育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和国家对体育发展的战略部署上,切实加强体育队伍思想政治和行业作风建设,为体育改革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政治保障。

(三)发展目标

在“十三五”跨越式发展的基础上,再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全面提升双鸭山市体育整体实力。到2025年,平均每年举办活动和赛事20次以上,吸引参与人数5万人次,体育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30%以上。《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人数占总人口的80%左右。全市人均体育活动场地达到1.5平方米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4000人以上,每个社区5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市级体育社会团体50个以上,并辐射到县(区)形成网络。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场馆开放率达到100%。竞技体育总体水平进入全省中游位置,射击、速滑成为品牌项目。体育彩票销售额同比增长20%左右。

三、“十四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一)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身体素质

继续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面向大众的全民健身体系。加快发展以乡镇体育为重点的农村体育、社区体育为重点的城市体育、学校体育为重点的青少年体育,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主导、群众主动参与”的群众体育工作新局面。

完善全民健身体系。构建完善的乡镇、社区(街道)、村三级全民健身网络和管理体系,提高全民健身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各类体育协会、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组织,科学引导,规范管理,有序发展。按照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增加投入,不断扩大全民健身设施数量。建设重点向乡镇、社区(街道)等基层倾斜。实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基层文体设施条件,实现乡镇建有一片篮球场、两张乒乓球桌(台)、一个室内健身活动室、一条健身路径,各乡镇文体站建设率达90%以上。坚持组织好民健身日(8月8日)活动,逐步形成全民参与、具有本地特色的群众体育活动。开展贴近生活、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提高群体活动的参与度。广泛开展体育进农村、社区、学校、单位活动,在社区文体建设、素质教育、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打造群众体育品牌。一是结合旅游业,建成有一定影响力、具有特色和人文景观特点的集运动休闲、体育观光度假为一体的“景观体育”胜地,形成品牌效应。二是做优全民健身活动场所。充分发挥市各级各类体育场馆的作用,不断扩大服务网络,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环境,努力建成优质健身场所。三是做强“特色体育”。不断丰富“特色体育”内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稳步扩展特色体育乡镇、特色体育学校数量,积极开展特色体育社区评选活动。

引导市民科学健身。大力倡导“投资运动,科学健身,回报健康”的健身理念,不断加大体育科普宣传力度。通过现场咨询、活动展示、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将科学健身知识普及到机关、社区、企业、学校、农村。进一步提升国民体质监测的服务水平和质量,提供科学的健身方法。重视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并充分发挥作用。积极组织推广快乐舞步等深受群众喜爱、易普及的体育健身项目,大力扶持、发展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满足市民多元化的健身需求。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认真开展职工、青少年、农民、老年人及妇女健身活动,关心支持残疾人体育。按照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健身气功的推广和管理。

(二)提高竞技水平,增强夺金实力

坚持以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为工作重点,围绕省运会周期,加大人才输送力度。全市常年参加业余训练人数500人以上。不断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推动竞技体育科学发展。

建立科学的训练体制、机制。紧紧围绕培养体育后备人才重点,坚持效率原则,突出重点,强化基础,优化项目结构,科学调整项目布局。引入、完善竞争机制、风险机制、激励机制,在训练队中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强化运动员注册、资格审查等制度,创造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充分发挥体育竞赛的杠杆作用。积极探索新时期竞技体育发展的新路子,鼓励社会、学校和个人兴办或联办训练队,不断拓宽、增强运动训练工作的路子和支持力度。

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深入研究运动训练规律,不断改进训练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运动训练的科技含量。重视业余训练成才率,坚持科学选项、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加大向省级以上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的力度。

(三)拓宽市场渠道,加快体育产业发展

坚持“以体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形成多业并举、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紧抓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机遇,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完善市场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提高设施建设、服务提供、技能培训、人员资质、活动管理、器材装备等方面标准化水平,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体育市场规则。

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幅度削减体育活动相关审批事项,结合行政体制改革、体育行业协会改革,进一步开放体育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融合,不断调动体育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向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打造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体育旅游和体育文化等展示平台,推进赛事举办权、场馆经营权、无形资产开发权等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与文化、养老、教育、健康、农业、林业、水利、通航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推动体医结合试点。

培育体育社会组织,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运作,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体育服务的体制机制,鼓励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公共体育服务。引导各级运动项目协会积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组织,提高运动项目产业化发展水平。

加强体育彩票发行和管理。高度重视体育彩票发行工作,加强业务指导和标准化建设,形成规范的体育彩票销售市场。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管理,不断完善体育彩票管理制度,加强政策监管,确保运营安全,促使体育彩票健康发展。

(四)加大力度,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借助双深、双山合作的契机,加大力度改善体育设施条件,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场馆综合集聚功能。加快训练设施与农村、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力度,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完善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体育场馆资源的综合开发和使用效率。进一步改善业余训练条件,完成双山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资金扶持力度,加强新建居住小区健身设施的规划、监督和管理,农村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体育健身设施,为群众方便、就近参与健身创造条件。

(五)加强体育社团组织建设,推动体育社会化进程

按照体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体育总会的作用,不断增强体育社团的社会功能。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积极倡导“社会体育社会兴办,全民健身全民参与”,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事业。

鼓励和扶持体育社团向民办体育的方向自主发展,改进和完善体育社团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坚持面向社会,广泛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加入体育社团组织机构。积极探索新型体育社团发展机制,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四、“十四五”期间的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高度,把体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的有关规定,把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增加资金投入,把体育事业经费、基本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投入,体育事业经费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步增加。加大政策扶持,加强舆论引导,促进体育事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深化体育改革。坚持立足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需求,在群体活动各方面不断改革与创新,加快推进体育社会化、生活化、品牌化进程,大力营造政府倡导、社会主导、群众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强体育市场的管理和引导,建立公平竞争的体育市场环境,不断增强体育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进一步整合体育场馆资源,全面提升体育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不断强化体育行政部门公共服务职能。深化体育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营造社会力量积极办体育的良好氛围。

坚持依法治体。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快推进体育法治化建设进程,改革体育行政管理体制,强化依法行政。

提高信息化水平。充分认识体育宣传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与各级各类媒体的沟通、协调与合作。不断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全民健身意识,积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形成人人关注体育、关心体育、支持体育的良好局面。

拓展体育交流。坚持平等、互利、合作的原则,在巩固原有体育友好交流的基础上,建立多种方式的体育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和其他地市发展体育事业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推动双鸭山市体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原文下载            

政策解读